4月30日上午,应永利官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赵进才院士工作室、科技处、前沿院邀请,清华大学朱永法教授、吉林大学李广社教授、福州大学王绪绪教授做客永利官网,为学院师生作了系列“前沿科学报告”。报告会由环境学院学术院长王传义教授主持,学院相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朱永法教授介绍了其研究团队近年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一、基于光催化与芬顿的融合,在不需要外加药剂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羟基自由基的高降解速率及光生空穴的高矿化度,在可见光下获得了污染物的快速深度矿化;二、通过有机共轭半导体光催化剂在光照下带负电荷的效应,促进了微塑料颗粒在光催化剂表面的聚集和降解矿化反应,并通过有机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结构调控提升光催化剂对PFOA和PFOS的吸附富集能力,降低了C-F键的强度,实现了在可见光下的全氟污染物的完全脱氟。这些研究为光催化剂在环境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借鉴。
非常规固体材料因其独特的长程无序-短程有序协同效应,往往能突破传统晶体材料的性能极限,在光-电-磁多场耦合、超快离子输运等尖端领域展现出革命性应用潜力。然而,非常规固体材料非周期结构的可控合成与功能定向化始终面临严峻挑战。李广社教授团队以氧化物体系为突破口,深入探索了其非周期结构的可控合成及其在光催化、室温铁磁性和离子导体等方面的应用。这些研究为非常规功能固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
王绪绪教授的报告指出了当今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领域存在的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不基于牺牲剂的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效率十分低下,而以牺牲剂为代价的二氧化碳还原研究的意义值得商榷;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在分子水平上的机理阐述仍然不甚清楚;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未来突破和产业化应用仍然缺少思路等。该报告针对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关键瓶颈以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给从事相关研究的师生产生了重要启发。
报告会后,三位专家同与会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此次“前沿科学报告”系列活动给永利官网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拓展了永利官网师生的科研视野,为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新闻小贴士:
朱永法,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导,国家电子能谱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基金委会评专家,从事能源光催化、环境光催化及光催化健康方面的研究。承担了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国际重点合作项目和面上项目等研究课题,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次。在Nature Energy, Nature Catalysis,Nature Communication,Angew. Chem. Int. Ed.等刊物发表SCI论文565篇,论文总引52500余次,H因子为133。
李广社,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基金委重大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专家。1997年于吉林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在西安交大、日本东北大学、美国杨佰翰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非常规功能固体的化学创制研究。迄今发表SCI收录论文近300多篇,H因子63。目前担任Progress in Solid State Chemistry副主编,并兼任若干期刊的编委。
王绪绪,福州大学化学学院/能源与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入选福建省首批百人计划,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从事催化/光催化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8项、主持973课题、863专项及国家重大基础专项和福建省重点项目等5项。在JACS、PNAS、Nat. Commun.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50余篇;获得和申请发明专利50多件,被引用44000多次,H指数115。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核稿:陈庆彩 编辑:赵诚)